现阶段的“共享经济”像是海市蜃楼,真实中带有虚幻,缥缈中给人希望。随着资本的注入,“共享经济”套路之高深,一时让人眼花缭乱,真伪难辨,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享”?在道行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解读,即便打法再新颖,花样再多,但永远离不开“闲置资源”、“使用权转移”、“多方受益”等关键词。
共享经济最早来源于传统社会,那时候物质匮乏,朋友、邻里之间相互“借”是共享经济最早的雏形,但这种共享受制于空间、关系两大要素,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如今,随着实名社交网络、移动设备普及、移动支付、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一个随时随地、有高度信任基础和支付便利性的创新基础架构被搭建起来。技术层面为共享经济铺平了道路,摆在共享经济面前的阻碍是如何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增加信任度的问题。
为了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滴滴与快的在诞生之初开启疯狂的烧钱模式,虽然前期投入大,不过一旦这种意识形态养成,就可“一劳永逸”,如今,共享单车的“调色盘”大战重复着共享汽车的烧钱模式。至于共享家电,虽然听着新鲜,但却由来已久,校园宿舍的投币洗衣机被扣上“共享”帽子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共享洗衣机,而会员积分的方式被乐视重新包装之后,即成为共享电视。伴随着“共享家电”的到来,“真共享”与“伪共享”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共享家电”真的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吗?
去伪存真的过程需要“时间”来验证,在短时间内仅凭有限的信息很难盖棺定论,但却可以从它们的出发点看出些端倪。在轻客洗衣负责人肖新华看来,一样东西能否用来做共享,一般可以从价格、频次、时间、用户特性4个维度来衡量,单次消费价格要低,但购买维护成本高;个人使用频次低,但群体使用总频次高;使用占用时间短,空闲时间长;目标用个人占用意愿低。共享洗衣机针对合居流动人群,在这4个维度上都是满足的。